弋[yì]会意字,甲骨文和金文的第一个字形像一个楔入地中的小木桩,用来栓牲畜;第二个字形像箭尾上拴有绳子,用来射猎。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部》:橜(橛)也。象折木衺(斜)銳著(者)形。从(曳),象物挂之也。段玉裁注:《爾雅》曰:橜謂之杙。按俗用杙爲弋,顧(故)用弋爲隿射字。「弋」的本义就是引曳。在形声字产生后,原来的二个意义就分别加了意符加以区分:小木桩的意义写作“杙”;射猎的意义写作“隿”。 但是在古书中 通常仍假借写作“弋”。
《說文解字·木部》杙:劉(砍削),劉杙。从木弋聲。
段玉裁注:今人以杙爲橜(橛)弋字,乃以橜弋爲隿射字。
《玉篇·弋部》:弋,橛也,所以挂物也。今作杙。
「杙」,就是把木头砍削成斜口的小木桩,用来栓挂东西。
《說文解字·隹部》隿:繳射飛鳥也。
从隹弋聲。
段玉裁注:經傳多假弋爲之。
缴[zhuó]是系在箭尾的丝绳
「隿」,就是用系着丝绳的箭
射猎鸟兽。
“《周禮·夏官·司弓矢》:矰矢,茀矢用諸弋射。”矰[zēng]和茀[bó],都是系着丝绳的短箭。
文献选读
“《列子·湯問》: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纖繳,乗風振之,連雙鶬(鶬鶊)於靑雲之際。”战国时的蒲且子,拉开看似柔弱的弓,箭上系着纤细的丝绳,顺风轻轻一射,居然一箭射中两只飞翔着的黄鹂(莺)。这是因为他用心专一、用力均衡的缘故。
“《詩經·鄭風·女曰雞鳴》:將(且)翱將翔,弋鳧(野鴨)與雁。”天快亮了,湖面的水鸟就要开始飞翔了。赶快去弋射几只鸿雁,准备定亲时好用。
“《尚書·多士》:非我小國敢弋(取)殷命。”不是我“小邦周”胆敢取代“大邑商”的天命。
相关成语
弋人何篡弋人,即射鸟的人;篡,取得。 漢·楊雄《法言·問明》:鴻飞冥冥,弋人何篡焉?鸿雁飞得很高,射鸟的人束手无策、无技可施。隐逸的贤者不自罹祸乱,以免落入暴乱者之手,让统治者无可奈何。
以「弋」作為偏旁的字从「弋」的会意字:必,本意是区分的标准(详见“必”)。武,持戈行进,准备动武。以「弋」作意符的形声字:鸢,俗称老鹰。以「弋」作意符兼声符的形声字:杙,小木桩,挂钩。隿,用系有丝绳的箭射飞鸟。以「弋」作声符的形声字:戈,一种兵器(详见“戈”)。代,更改。式,法度规矩。忒,误差。贰,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