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考试呢?秀才考什么内容呢? 考生在没有取得功名前,不管你是十五六岁的少年,还是百岁的老人,都被称为“童生”。童生只有经过童试才可以被称为秀才,从而获得进学的机会。可以说,童试是功名的基础,是一切的开始,然而在当时,这项
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考试呢?秀才考什么内容呢? 考生在没有取得功名前,不管你是十五六岁的少年,还是百岁的老人,都被称为“童生”。童生只有经过童试才可以被称为秀才,从而获得进学的机会。可以说,童试是功名的基础,是一切的开始,然而在当时,这项考试其实也是非常复杂难考的,大多数读书人都是在这一步被刷下来的。这个过程好比刷地图打怪升级……考生们只有通过层层关卡、刷掉很多Boss,才能获得秀才的称呼,而考生们第一步要面对的关卡就是县试。 ROUND1——县试 时间:多在二月,分四场或五场进行 地点:考生所在的县城 NPC:各县知县、同考考生、本县廩(Un)生 BOSS:八股文、诗赋、策论 为了登录这个关卡,考生们首先要在本县的礼房登记自己的个人信息,比如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三代履历。之后考生若要通过这一关卡,首先必须要明确各个NPC的责任。比如各县知县是负责主持县试的,也就是说他是县试的主考官。而同考的考生则是一起组队的伙伴,考生们需要五五结对,然后请一位本县的廩(I5)生NPC作保,这被称为“认保”。所谓的廩(lln)生,其实就是率先打完了童试畐怵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人,作为奖励,他们的伙食从此以后就由国家提供了。这些廩(Mn)生需要确保他们作保的考生底子清白,且品德过得去,如果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作弊,那么廩生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和所有的NPC交流完毕后,考生们才可进入考场,去面对他们各种各样的BossTo 第一个Boss:八股文 相信大家对这个Boss—定不会感觉陌生,直到现代,还有很多人用丿股文来形容死板、约束颇多的文章。可见,这对考生的限制还是很大的。明清时代,丿骰文是考试的一种文体,一共有固定的八个部分。第一步是“破题”,也就是揭示文章的主旨;第二步是“承题”,也就是要接着上文进行阐述;第三步是“起讲”,就是开始写议论;第四步是“入手”,作为起讲后引出正文的突破口;再接下来的第四步到第八步分别为“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每个段落中都要求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一共是/收,因此被称作丿藤文。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其实还没有……丿假文不仅在文体格式上有如此多的限制,它甚至还限制了作者的取题和行文语气取题一定要出自四书五经,行文语气一定要效仿古人连句子的长短、字体的繁简和声调的高低都有要求,可以说打定了主意不让考生自由发挥了。 第二个Boss:诗赋 这个Boss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试帖诗”。其实 以诗赋为考试内容的做法最初始于唐代,当时的考生们常被要求运用四韵、六韵作诗,这一科目直到宋朝王安石变法时才被取消。到清朝的时候,这个考试项目又复活了,但是在形式上有了一定的限制,童试中规定只能使用五言六韵,而且只能用官韵,要严格遵守“八戒”,即出韵、倒韵、重韵、凑韵、僻韵、哑韵,同义韵和异义韵均不能用,并且要求诗歌用的全部都是仄起格。此外,除首联和末联不用对偶以外,其余各联都要求“铢两系称”的对偶。这么看来,它也算是和丿’股文相互呼应了。 第三个Boss:策论 这个Boss和其余两个Boss有点不一样,它是在清末才重新出现的。所谓的策论,其实就是考生议论当时的政治问题,向国家献策的文章。策论是以论点为写作的中心的,和八股文比起来,它就要自由很多了,也動口能够吸引考官的注意力。 如果成功对付完了以上三个Boss,那么考生们就可以顺利进入到下一个关卡了! R0UND2——府试 时间:多在四月 地点:考生所在的府 NPC:各府知府(或直隶知州、直隶厅同知)、同考考生、本县廩生 BOSS:八股文、诗赋、策论 这一个关卡的通关过程和上一个关卡其实差不多,考生们同样要先登记自己的情况,而后和几名同考的考生找廩生作保,这里稍有不同的是,作保的廩生多了一名,需要两名,而之后考生们面对的Boss难度也相对大了一些。 这个关卡同样会刷掉一部分人,剩余的人才能成功地进入童试的最后一个关卡。 ROUND3——院试 时间:三年两次,每次两场 地点:考生所在的省市 NPC:各省提学道(清代时为各省学政)、同考考生、本县廩生 BOSS:八股文、诗赋、策论、《圣谕广训》 因为学政也被称为提督学院,所以这个Boss被称为院试。而在明代,这场考试在明代由各省提学道主持,所以也被称为道试。院士有正试和复试两场,第一场是正式的考试,要求写两篇文章和一首诗。而第二场是复试,要求写一篇文章与一首诗,还要默写《圣谕广训》百字。通过这两场考试的,才算是正式通过了这个关卡,正式被称为“秀才”。而其中成绩名列前茅的,则会被称为廩生,在之后,他们就可以为以后的童生作保了。 考生们好不容易打倒了各种各样的Boss,通过了这些层层关卡,总算变成了“秀才”。从此他们可以穿上秀才的制服,在明代的时候是戴方巾,而在清代的时候就是穿蓝杉,头戴帽尖银顶的帽子。可就算如此,他们也只是获得了入学的资格,也就是继续考试的资格,连功名都算不上。 如果秀才们想要考取功名,获得一官半职,那么他们需要继续参加考试,打倒Boss,层层通关。而接下来的考试才是国家正式的科举考试,也就是说,接下来的关卡才是考功名这个任务最核心的部分。这个关卡一共分为三级,分别为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每三年的八月在省城举行,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秋闱”,主考官不再是地方的官员,而是皇帝派出的主考官。成功通过乡试的秀才从此就可以被称作举人了,而且举人被认为“有功名在身”,就算日后的考试不中他们也可以获得一官半职,而且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下一个关卡一试。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季在京城举行,因此常被称为“春闱”。春闱由礼部主持,成功通过这个关卡的举人就是贡生了,他们是最后终于能够踏入最终关卡一殿试的考生。 殿试对我们来说可能就不是那么陌生了,许多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都有相关的描述。它对考生来说是最终的关卡,因为他们要面对最大的Eos—皇帝。通过这场由皇帝主持的关卡的贡生才称为进士。 可以说进士才是科举这个副本最后的赢家。 综上看来,古代考秀才不容易,考功名更难,普通人想要通过科举入仕实在是一件非常需要毅力与才能的事情。相比之下,现代的各种考试似乎都变得可爱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