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帛(拼音:bó)
2、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白,从巾,白兼表音,本义指一种白色的丝织品,后作为丝织品的总称。甲骨文卜辞中多用作地名。
3、文字源流
“帛”字早见于甲骨文,历经数世仍然保持它原来的结构,从“白”,从“巾”。金文的形体结构和甲骨文完全一致。小篆也一样,只是笔画规整一些。隶书依循了小篆的形体结构。《说文解字·巾部》:“帛,缯也。从巾,白声。”许慎认为“帛”为形声字,有人则认为“白”除了表声外,也表意。因此“帛”的本义是指“白色的丝绸”。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帛,今之璧色缯也。”所谓璧色缯就是白色缯,即白色丝绸。可知“白”在“帛”字中既表声,也表示缯的颜色。“帛”字又从“巾”,巾就是佩巾。“巾”和“白”构成“帛”,其意思应是:用白色丝织品做的佩巾。“白”、“巾”和“帛”三字均见于甲骨文,这一事实说明蚕桑业及丝织业至少在商代末期均已出现。
“帛”是由白色丝巾,后引申指“白色丝绸”。白色是丝绸的本色。由于印染术的出现,人们将白色丝绸染成各种颜色,因此“帛”又引申指“各色丝绸”,也就成为丝织品的代称了。“帛”在古代还用作一种书写的载体,因此又有“帛书”“简帛文字”等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