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撞地球(小行星撞地球怎么办?)
每每听到小行星撞击地球,我们大脑里首先闪过的就是恐龙的灭绝,再就是人类的末日。
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的印象里,如果想把人类从此类末日事件中解救出来,似乎非美国不可。
不过好在小行星还未撞击地球,因此美国能不能拦得住,还需要我们秉持怀疑的态度,很有可能我们都高估了美国。
这个推测来自今年的国际行星防御会议(由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与欧洲航天局合作主办)。
警报拉响,2021 PDC小行星将在六个月后撞击地球。在这之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可能会与地球相撞。
这是国际行星防御会议期间,由NASA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NEOS),领导的模拟小行星撞击演习,时间从4月26日至4月29日。
演习中,科学家们被告知,他们有 6 个月的时间来执行阻止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计划。
第一天他们收集数据;第二天,他们开始改进关于小行星轨道和轨迹信息,并计算出它将袭击非洲或欧洲。
起初,他们开始研究如何从一开始就防止小行星的撞击。
然而所有可能的手段,包括核爆、动能撞击、激光烧蚀、离子束牵引、引力拖曳、质量驱动等,也就只有动能撞击与核爆还靠点谱。
但现实是残酷的,以人类目前的能力,科学家们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射任何航天器来撞击这颗小行星。
也就是说,只剩下核爆这么一个办法了。但模拟显示,通过核爆装置,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威力去摧毁小行星。
随着关于2021PDC轨迹、规模和预期影响区域的信息越来越多,科学家们开始绝望了。
第三天,它们已经放弃阻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想法。着手准备迎接撞击过后的世界,并将撞击影响范围缩小到欧洲。
第四天,他们对这颗小行星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理性分析。可以说,它将毁灭整个欧洲,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气候和人口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人类唯一能做的,就是从欧洲撤离,任由小行星撞击地球。最终在演习的结尾,小行星摧毁了捷克共和国和德国边境附近约100公里范围的地区。
但如果知道演习结果之后,就觉得小行星撞击,是人类躲不过去的末日,那就有些悲观了。
其实,世界拯救者的位置可以换换人了,因为中国也有了近地小行星防御方案。
这次可不是演习了。
近日,我国科研人员设计出航天器火箭末级组合动能撞击方案动能撞击方案(Assembled Kinetic Impactor, AKI,简称“末级击石”),以实现在短期预警时间条件下,通过传统动能撞击,有效防御直径 140 米级危地小行星。
即航天器进入地球转移轨道后,火箭末级不与航天器分离,而是由航天器操控末级组合体撞向小行星,从而充分利用火箭末级的剩余重量,增加撞击小行星的动量,能更有效地迫使小行星偏离原运行轨道,避免撞上地球。
据介绍,由单发长征五号完成“末级击石”任务达成的偏转效果,可等效于“传统动能撞击方案”中三发长征五号的效果。
恰巧,2060 年 9 月 23 日,一颗名叫 Bennu 的小行星,将从距地球 2 倍地月距离的位置经过。这在宇宙的尺度下,已经很近了。
如果地球侥幸躲过,那么到了 2175 年至 2199 年之间,地球被其撞击的几率将累积到 2,700 分之一。
而 Bennu 的体积又十分巨大,重量约为 790 亿公斤,是泰坦尼克号的 1664 倍。
并以102 , 0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环绕太阳运动。一旦发生撞击,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据研究人员测算,中国可以接连发射23枚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每枚约900吨),对 Bennu 小行星进行接连撞击,可能使本努偏离9000公里,这相当于地球半径的1.4倍。
而且类似的美国方案,是被称为《超高速小行星迁移任务应急响应》的任务。需要将一个 9 米高, 8.8 吨重的模块安装在航天器上,专门作为动力撞击器。
只不过要提前25年预警,并发射75枚“德尔塔IV”重型火箭,才能改变其飞行轨道。
相较起来,中国方案所需发射的航天器数量要少很多,而且成本也更低,更重要是预警时间短,只需要10年。
美中不足的是,用23发长征五号火箭撞击小行星,所花费的成本也是相当昂贵。再加上发射费用,更是个天文数字。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用核弹?
科学家不是没有想过,只是这一做法可能会让小行星破碎成更多的单体碎片,最终给地球带来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