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 读后感(悲剧的魅力)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迅~
沙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句,您一定听过吧?
但《哈姆雷特》这本名著您看过吗?它的作者是谁?书中讲的又是什么故事?
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本书,去探寻这本宝藏的秘密吧!
一
提起威廉.沙士比亚大名如雷贯耳,他就是《哈姆雷特》一书的作者。
沙士比亚出生在英国的一个比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是世界著名的戏剧大师,是英国文学历史上最杰出的剧作家与文学家。
他一生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和四大喜剧。
《哈姆雷特》是沙士比亚篇幅最长最负盛名的悲剧作品,裴声海内外。在这部作品中,他借丹麦八世纪的历史,反映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现实。
当时的英国,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而《哈姆雷特》正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他对充满隐患而又混乱的社会的一种审美写照,是对这个时代的艺术的深刻的反映,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
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阴谋害死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为王后,哈姆雷特王子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
剧情看似简单,实则暗流涌动,情节错综复杂。作家以复杂的人物性格以及丰富完美的悲剧艺术手法,生动刻划了以哈姆雷特为主人公并由他而相关联的几个主要人物:
主人公哈姆雷特: 丹麦王子,丹麦前任国王之子,现任国王的侄子
克劳狄斯: 丹麦国王,哈姆雷特的叔叔
乔特鲁德:丹麦王后,哈姆雷特的母亲
波罗涅斯:现国王御前大臣
雷欧提斯:御前大臣儿子
奥菲莉亚:御前大臣女儿,哈姆雷特恋人。
霍拉旭: 哈姆雷特好友
军官,士兵及他人若干
哈姆雷特与这些人物之间会有怎样的交集呢?
二
看,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向我们走来了。
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英俊㴋洒,学识渊博,谈吐不凡。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就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立即回国奔丧。
他怀着极其悲痛心情参加了父王葬礼,之后又见证了叔父克劳狄斯即位典礼以及叔父与母亲匆忙结婚的盛典。
先父葬礼刚过去仅仅一个多月,母亲又成为叔父新皇后,这一连串巨大的变故使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不满和巨大悲伤。
一天,哈姆雷特的好友霍拉旭和勃那多在露台站岗,看见哈姆雷特的老父皇鬼魂时大吃一惊,立即把这事告诉哈姆雷特。
他大为惊异,并于次日夜晚亲自见证此事。
当老父皇以鬼魂形象出现在哈姆雷特面前时,告诉他:
“当我按照每天午后的惯例,在花园里睡觉的时候,你的叔父,趁我不备悄悄溜了进来,拿着一个盛着毒草药的小瓶。把一种使人麻痹的药水注入我的耳腔之内,那药性发作起来,会像水银一样,很快的流过了全身的大小血管,像酸液滴进牛乳般的把淡薄而健全的血液凝结起来;它一进入我的身体里,我全身光滑的皮肤上便立刻发生无数疱疹,像害着赖病似的滿布着可憎的鳞片。这样,我在睡梦之中,被一个兄弟同时夺取了我的生命、我的王冠和我的王后……
“天哪”,知道真相后的哈姆雷特陷入巨大悲痛之中。他为叔父釆取卑鄙手段毒死父亲夺取皇位怒火中烧,又对母亲迅速投入凶手的怀抱而羞愧,他下决心为父王报仇雪恨。
哈姆雷特的叔父一方面设计害死兄长,达到权势最高地位,又俘获了兄长美貌妻子为皇后,罄竹难书;另一方面又用谎言蒙骗哈姆雷特和百姓,表面假猩猩关爱侄子并许给继承皇位。
他说:
“我请你抛弃了这种无意义的悲伤,把我当做你的父亲,因为我要让全世界知道,你是王位的直接的继承者,我要给你滋润和恩宠,不亚于一个最慈爱的父亲之于他的儿子。”
此时,他内心却惶恐至极,唯恐露出马脚,他要使出浑身解数害死哈姆雷特。
三
“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剝去。”
哈姆雷特明白了罪恶的制造者,内心燃起了维护理想、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他坚决果敢,下定决心为父报仇,担负起重整国家的重任。
哈姆雷特虽然年轻,却很有头脑。
首先,他利用小丑演出,通过“戏中戏”,证实了叔父的确是杀父仇人。
之后,在敌强我弱,孤立无援的不利条件下,他装疯卖傻,用这样一个迁回曲折麻痹叔父和母亲的办法,接连粉碎了叔父派来的他的同学、恋人及母亲对他的试探,粉碎了叔父借刀杀人的计谋。
阴险的叔父不甘失败,一计不成又来一计。
在为父报仇过程中,哈姆雷特误杀了恋人奥菲莉亚的父亲。他的叔父利用此事来挑拨离间,怂恿恋人之兄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决斗,从而达到暗害他的目的。
雷欧提斯对国王毒计亳不知情。
他为报哈姆雷特杀父之仇,立誓与哈姆雷特决斗,并在箭上抹上毒药。而哈姆雷特也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得已接受决斗。
悲剧发生了。
在决斗中,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双双中了毒剑身亡。
得知中毒原委的哈姆雷特临死前,用毒箭刺死叔父克劳狄斯,终于为先父报仇雪恨。并嘱托朋友霍拉旭将自己的故事告诉后来人。
他的母亲也因误喝叔父为哈姆雷特设计的毒酒倒地死去,直到此时,她方知这一连串比武打斗皆是国王暗害哈姆雷特的连环计。
叔父克劳狄斯尽管耍尽手腕欲置哈姆雷特于死地,最后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死在哈姆雷特复仇的毒箭中,可悲可叹。
机关算尽,却送了卿′卿性命。
古今中外的宫庭史就是一部血淋淋的悲剧史,多少皇亲国戚血染襟袍,同室操戈撕杀夺位。历史的车轮就在辗压过的血迹之路上,亳无顾忌地的继续隆隆驰向前方。
哈姆雷特的叔父以害人开始,以害己告终。
四
奥菲莉亚是皇帝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儿。
她天生丽质,感情纯真、心地善良,她与哈姆雷特双双坠入爱河。
但哈姆雷特为报父仇,决计“装疯卖傻”时,对奥菲莉娅进行咒骂。单纯的她真的相信哈姆雷特是发疯了,因而痛心惋惜。而哈姆雷特完全没想到他的发泄会造成这个少女的悲痛甚至是绝望。特别是当奥菲莉娅得知父亲被哈姆雷特杀害后,更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最终她满身盛装,自溺在一条铺满鲜花的溪流里,自杀身亡。
爱情是神圣的,美丽的,哈姆雷特在为父报仇中,一场旷世绝美爱情也随之凋零破碎!
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五 结语
1
掩卷沉思,《哈姆雷特》这本名著让我对生存与毁灭,对人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
鲁迅说: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沙士比亚把这本悲剧之颠奉献给读者,他是想将人生哪些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呢?
生存与毁灭,是考验人性的试金石
《哈姆雷特》被称为沙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
是悲剧的集大成者确实名不虚传。
(1)在诸多悲剧中,叔父贪恋权势地位,用卑鄙龌龊手段害死长兄篡权夺位,并娶兄嫂为妻,又设下连环计害死哈姆雷特,罪恶累累,死有余辜!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候一到,必然要报!
(2)哈姆雷特母亲在丈夫被害仅仅不到二个月又成为小叔皇后,是阴谋参与者?是贪恋皇后地位图慕虚荣而委身?还是被小叔霸占强制为后?诸多原因不得而知,但最后她误饮国王为儿子设计的毒酒,将死之时方知国王阴险毒辣,也是悔之晚矣。
(3)御前大臣一家之死实为冤枉。大臣对国王陷媚取宠,为国王毒计鞍前马后忙碌但不致死罪,却被哈姆雷特误刺身亡。这一前因又为国王设计比武打斗一幕埋下祸根。
大臣儿子为找哈姆雷特报杀父之仇,却和哈姆雷特双双死在国王没计的毒箭之下。大臣女儿也因和哈姆雷特的爱情毁灭及父亲死亡而自杀。这一家三人的性命,成为国王害死哈姆雷特的毒辣手段下的悲剧殉葬品,可悲可叹!
(4)哈姆雷特与恋人奥菲莉亚的悲剧性爱情也是其中重要的悲剧元素。
奥菲利亚娅是封建贵族少女的典型代表,她深受封建社会的影响,虽然深爱哈姆雷特,却不敢坚守爱情,保守软弱,对父兄错误教导绝对服从。
她与哈姆雷特的爱情由深爱到失控直至毁灭,折射出了当时欧洲社会的现状,即权力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封建王朝内部的腐败,它暴露出人性中有缺陷乃至是丑恶的一面。她们的爱情悲剧对深化主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哈姆雷特之死是本书最大悲剧。
哈姆雷特出身高贵,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优渥生活使哈姆雷特成为一个单纯善良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他不知道世界还有黑暗和丑陋,他相信生活的真善美。
然而当他面临父亲被害、母亲改嫁,特别是父亲的鬼魂告诉他死亡真相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
他曾徬徨,犹豫,他对生活开始有了真正的思考:“生存还是毁灭“?
他在磨炼中变得坚强,做事果断,他要通过自己的奋斗来改变命运。
哈姆雷特是一个悲情式的英雄,悲惨结局令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惋惜。
但最终他为父亲雪耻冤恨,实现自己为父报仇,并将真相告白天下,唤起民众惩恶扬善,重振国家兴旺之人生目标!
他是为正义而死,死得伟大。
他的死,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者设计了《哈姆雷特》众多悲剧角色,特别是哈姆雷特之死,预示着腐朽封建社会制度必然要灭亡。在某种程度上,悲剧不是不幸,而是某种意义上的美!因为它诠释了人生真实的自我和价值!
因此,《哈姆雷特》才能成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才能在整个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流芳百世。
贝多芬说过: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命运所压倒。”
培根又说: “一个人的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每个人在整个生存期间,都要面临生存还是毁灭这个艰巨的考验。当灾难降临时,犹豫,悲伤甚至怯弱,只会让人生失败的更徹底更迅速。
哈姆雷特的命运让我们深思:
人性善恶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生存与毁灭的主动权却掌握在每个人手中。因此,不论命运多么坎坷曲折,我们都要勇敢面对,做主宰人生命运的强者,让人生更精彩!
2
《哈姆雷特》不仅剧情精彩,社会意义重大,而且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更是声名显赫。
他用梦境写法,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将剧中各个人物的心理状态,性格与命运,塑造的栩栩如生。
剧情发展舒缓有致丰满多姿,跌宕起伏,扣人心扉。
他的语言比喻形象贴切,极富人生哲理。
比如: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他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青春呈现出的一朵紫罗兰,开得早,谢得快,甜甜的,可不能持久,只供一刹那赏乐的一阵花香,如此而已。”
“有些人品性上有一点小小的瑕疵,或者是天生的,或者由于某一种特殊的气质过分发展到超出了理性的范围……这些人就带了一种缺点的烙印,使他们的另外品质不免在一般的非议中沾染了这个缺点的溃烂症。一点点毛病往往就抵消了一切高贵的品质,害得人声名狼藉。”
“因为像新月一样逐渐饱满的人生,不仅是肌肉和体格的成长,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精神和心灵也同时扩大。”
还有许多,许多……
作品还随着心境与处境的不同,人物的语言处理也变化多端。比如等候父王鬼魂的时候,哈姆雷特的语调抑郁低沉;装疯卖傻时,则断断续续,前言不搭后语;而在斥责母后匆匆改嫁不守贞操时则如疾风骤雨一般。
作品中的比喻、隐喻、讽刺和双关的运用也都得心应手,十分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总言之,《哈姆雷特》无论是社会意义或文学创作都是世界文坛上一颗熠熠生辉,光芒耀眼的明珠,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人性与命运的教科书!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意思是每个人对这部作品的解读、赏析和看法都不一样。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朋友,当您阅读完《哈姆雷特》这本旷世名著后,一定会有更独特的见解吧?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共同参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