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隆女士(书单片单更新啦)
善良、自我、成功、原则、勇敢、尊重、教育、亲情、爱情、友情,一共10个主题,推荐11部电影、6本书,共勉。
这是一个被犯罪专家看作是天才的犯罪高手在出狱之后为了一个小屁孩犯傻的故事。
和菲利普一路走下来,布奇像个孩子。
他可以把菲利普绑在车顶玩“过山车”;可以带他玩“trick or treat”,拿枪指着房子里的女人,让菲利普相信人们乐于为善;他作为一个罪犯可以为了菲利普的价值观承认偷东西是错的;可以在自己想要快活一把的时候停下,只为了让菲利普继续相信,只有相爱的时候才可以接吻。
曾经的反叛少年变成如今的天才罪犯,布奇的一生唯一在坚持的事就是,寻找父爱。
一个被父亲搞的遍体鳞伤的人,竟然还能相信父爱,并且坚定地认为父爱很重要。
得知菲利普也没有父亲之后,善良的种子开始在布奇的心里生根发芽。
他在菲利普面前,将自己塑造成了自己认为的父亲的完美形象,让自己成为了自己最想拥有的那个人,以至于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恶是人深刻的本性,是无法摆脱的本能和迷失,而战争是人类最高级的暴力,是人类文明结晶和丑恶本性的结合体。如果“恶”被“战争”激活,我说“恶”是可以被理解,甚至被原谅的。
在那个不可饶恕的时代,两个原本可以憎恨一切、以“恶”示人的女人,选择用爱去成就一段不可能的友谊。
玛利雅姆临死前获得了自由吗?是,她得到了自由。但是我更愿意说她得到了胜利,她战胜了战争,战胜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战胜了原本可以吞噬人性至善的丑恶。玛利雅姆用自己的选择证明,当肮脏污秽的洪流裹挟着一切奔涌而下时,有些人仍旧能够守住善良和正义,去完成自己应该做的事。
基廷老师在教育中加入个人主义,鼓励学生张扬个性,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由发展,而不是盲目地追随大多数人的脚步,基廷老师不断做出冲击传统教育体系的行为,在众多老师中成为“奇葩异类”,却在学生群体中成为“意见领袖”。
基廷老师出现之后,学生们开始穿过黑夜,开始击鼓而歌,开始回归到无意识的婴儿时代,回归到人性最真实和渴望的状态,甩开外界对自己的种种期待,慢慢向自己真正渴望的东西靠拢。
也许你会说这部电影过于理想主义,但是我们的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都围着现实主义转个不停,一部电影所能带给我们的理想主义根本算不了什么,更何况它只是帮助我们从现实主义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去思考和自问。
恰恰是因为现实过于呆板,我们需要一座桃花源打开思维,毕竟除了“我们应该得到什么”“我们能够得到什么”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想要得到什么”。
在阳明心学的本体论中,万物一体的本质是自我驱动、自我圆满的自洽系统,不受统治者、天神、万物等任何外界强大力量的干扰。
“在物为理,外物为义,在性为善;因所指而异其名,实皆之心也。心外无物,心外无言,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吾心之处事物,纯乎理而无人伪之杂谓之善,非在事物有定所可求也。处物为义,是吾心之得其宜也,义非在外可袭而取也。”
在王阳明看来,人们穷尽一生追求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都被自己的心统摄,至善之理发乎于内止于心,与脱离本心的外界事物无关。
“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
心,是人的本体所作出的符合良知的判断,是人的本真状态和原始情感。
从自我出发,实现自我确立、自我彰显,寻常人通过吾性自足便能达到本心的至善境地。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玉不琢不成器”、“不疯魔不成活”等的电影版解释。
一段剑拔弩张、恨不得将对方踩死在脚底下的师生关系成就了一个成功的音乐人。
弗莱彻秉持着“天才承受不住压力就不配做天才”的原则去培养有慧根的学生,他的天才推进模式是近乎极致的偏执和控制。
在这样的高压之下,有的人逃了,有的人死了,安德鲁坚持下来了,他也变得不再是他自己了。
如果你是一个极度期待成功的人,一定要看看这部电影。
何为“涅槃”?是把自己打碎了重塑的勇气和果敢。
爆裂的不是鼓手,而是人的精神世界。
“只有一样东西令梦想无法成真,那就是担心失败。”
“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
“炼金术士们守候多年,观察冶炼金属的火焰,观察久了,渐渐就把世上所有的虚荣尽皆弃之脑后。于是,有一天,他们发现提炼提炼金属的结果却是净化了他们自身。”
太多人劝当下的年轻人放下执念,但是这本书却让读者追求自己的执念。
当我们追求成功,但是却不幸失败,追求的过程并非毫无意义,它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有价值的,也让我们知道了自己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一个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将成就他本身。
谁都想经历一次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但是不是谁都敢经历一次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嘴炮十级、智商逆天的女主在华盛顿政坛呼风唤雨,当枪击事件频频发生,她为促进实施规范枪支法案与“敌人”斗智斗勇。
“我依照信念做事,这样才不会寝食难安。”
作为一个看透了人性、擅于利用人性的政客,斯隆的冷漠残酷可以被理解。但就是这样一个有能力且有理由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冷漠者,在面对强大敌人和自我怀疑时,却毅然选择了坚持信念。
斯隆说:“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说客,这种信仰不仅存在于对自己取胜的能力。”
她的信仰还来自于人性中的善,来自于一个最简单最纯粹的理由,即她坚定地相信自己是对的。
书中的父亲阿迪克斯是一名律师,他理应比一般人更加清楚这个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公,但是他选择战斗,而且是抱着必败的信念去战斗。
他说:“不要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握枪支就是勇敢 。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
他用自己的坚持告诉孩子:你要有自己的标准,就算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太多太多强大得足以改变你的东西,你也不应该轻易改变自己。
世界满目疮痍,太多人为了像大多数人一样"正确"地活着而选择自欺欺人,问题是和别人一样就是正确的吗?
你要不停地学习,去感受和吸收,用思想为行为划线。
即使有一天,你变成了千夫所指的那个人,你也要成为敢于有所坚持的人,因为你所坚持的东西最终会成就你的人格。
一个吊儿郎当游手好闲的混混被一位名叫唐雪莉(马赫沙拉·阿里 Mahershala Ali 饰)的黑人钢琴家雇佣为司机兼保镖,在钢琴家巡演的过程中,两人矛盾重重,却在对方的帮助下发现了更加美好的自己。
托尼是个贪吃、爱占小便宜的白人混混,但他是一个有温度的混混。
他可能做了很多不完美的事,会做出很多登不得台面的举动,但是他也坚持做了很多正确的事。
托尼最开始是认可一些人歧视黑人的想法的,但是唐的出众才华让他由衷钦佩,唐用自己的能力将托尼的价值观和认知范围拓宽了,于是托尼开始从内心拥抱这个不怎么好说话的“朋友”。
小人物的大智慧往往打动人心,托尼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愿意尊重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调整原有的价值判断标准来保护他人的自尊心,他对自己的处世原则有坚定且清晰的认知。
老师和父母推着孩子走上那条他们心中阳光明媚的路,却忘记问小朋友究竟喜欢什么样的风景。
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方式和高自杀率,分数为王的评价标准和教师对教育的强大话语权(尤其是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印度和中国本质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国家在某些方面颇有交集,我现在这也是这部电影能够引发中国学生共鸣的原因之一。
这部电影的价值在于,它会轻轻敲敲你疲惫的脑袋,告诉你:嘿,想想你究竟想要什么?想想你究竟想要如何走完这一生?
与前面两个问题的答案相比,那些眼下让你受累的东西是否真的如此重要?
这本书的序章中,作者说了这样一段话:
“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成长于信仰摩门教的家庭,父亲暴躁偏执,母亲愚昧软弱,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的17年岁月和一朝取得剑桥硕士和哈佛博士学位的成绩,主人公花了比正常孩子更久的时间逃离原生家庭的束缚。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书名就是这本书的主旨,也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的教育的意义:一是逃离,挣脱原有的束缚,二是追求,找到自己的伊甸园。
这部电影强推,真的非常佩服日本的创造力:当一切电气设备停止运转,当生活陷入黑暗和恐慌,当现代文明将我们抛弃,我们将何去何从?在极端条件下,一个家庭的亲缘关系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是求生之路上亲情回温的可爱故事。
好老旧的亲情套路,好传统的拍摄思路,好明显的煽情意图,可还是好感动于亲情的点滴流露。
生活顺遂时,父母仿佛人间蒸发;遇到困难时,才踏上回家的路。
他们小心翼翼,手忙脚乱,竭尽所能,满足子孙所有需求,把虽然不值钱却最宝贵的东西双手奉上。
等子孙又要再度离他们远去时,他们从不阻拦,只会轻轻说一句“再见”,不愿做孩子们的牵绊。
“外婆,如果你病了就发个空信,我就会知道是你,我会尽快来,好吗。”
泪崩!
从创作水平层面看,《傲慢与偏见》在一部作品里尽可能面面俱到地囊括、且鞭辟入里地分析了所有爱情与婚姻的可能,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关于爱情的“清明上河图”,把大量的爱情形态浓缩在一个故事里面,给读者以上帝视角审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婚姻图景。
读完这本书,我会产生很强烈的意识:爱情是荷尔蒙的瞬间分泌,婚姻不一样,婚姻是一套关于怎么让荷尔蒙持续、安全、适时分泌的方法论。从爱情到婚姻,不是水到渠成,而是“步步为营”。
婚姻不是爱情,好的婚姻是各种因素综合发力的结果。《傲慢与偏见》让这一点深深根植于读者的心里。
75年前,爷爷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迎娶奶奶;
75年后,爷爷将奶奶独自留在大雪纷飞的荒野里。
自己宠爱陪伴了75个春秋的人啊,奶奶五步一回头,坐在大雪里痛苦的时候,爷爷该有多心疼,如果可以选择,他怎么会舍得把奶奶自己留在桥的这一边,自己跨过那条江呢?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朋友的推荐。
朋友说,这是一部可能会改变人价值观、重构人的爱情理念的作品。
起初我是不相信的,看过之后我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存在从一而终的爱情,那是值得守护很久很久的东西。
认真谈恋爱、手牵手奔着结婚去的朋友们,我拜托你们去看这部纪录片电影。
不仅现在看,以后两个人吵架了也一起坐下来看看,遇到跨不过去的坎儿了也一起坐下来看看。
从手边的第一件事做起,和心爱的人缓慢而坚定的走下去。
人生不是于早出晚归中持续上升的过程,而是于一日三餐归于平缓的过程。
爷爷和奶奶相伴56载,自给自足,顺应四时,春种秋收,夏乘凉,冬温汤,即使死亡来临,也能够平和地接受。
原来,连分别和死神都不怕的人真的存在啊,因为他们足足相爱了一生,还有什么可遗憾和惧怕的呢?
热爱自然、用力相拥的人的力量有多大?大到连他们的死亡也透着生命力。
纪录片中出现过一句话:“所有的答案都在大自然里”,没错,包括“我有多爱你?”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两人脚下肥沃的土壤里。
英子是最完美的女友啊
Jennifer在1994年的访问里说,这剧集可能明天就停止,可能会持续永远。
六个人就像是平行时空中真实存在的人一样,陪伴观众走过了一个时代。
他们明明是平面人,却鲜活、立体、饱满。
菲比生娃、莫妮卡求婚、钱德勒的妙语连珠、瑞秋和罗斯的分分合合……经典场景历历在目,他们塑造了角色,角色成为了他们自己。
看剧的时候,没有一集让我痛哭流涕;回忆的时候,每一幕都成了伤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