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假道伐虢”的典故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在军事上,其意为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这一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一次战争。
“假道伐虢”的典故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伐,是攻占的意思;虢,是春秋时的一个小国。在军事上,其意为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灭乙,达到目的后,回过头来连甲一起消灭,或者借口向对方借道为名,行消灭对方之实。这一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一次战争。 虞公,姬姓,周王室的后裔,是公爵诸侯。当时虞国和虢国是同姓的公爵国家,两国都与晋国相连,唇齿相依。晋献公一直想灭掉虢国,便找来大夫荀息商讨计策。 荀息说:“虞公贪爱宝物而且愚味,可用屈地的良马和垂棘的良璧贿赂虞公,假意向虞公借道攻打虢国,离间虞国和虢国。”晋献公深表赞同。 于是,晋献公派遣荀息带着宝璧和良马出使虞国。虞公见到宝璧和良马后非常高兴,荀息说:“寡君仰慕君之贤明,敬畏君之权威,不敢私藏宝物,特遣臣奉献于君。”虞公说:“如此说来,贵国是有求于我了。” 荀息说:“虢人多次侵犯我边境,寡君只得委曲求全,请求讲和,可是虢国不守誓约,再次侵扰鄙邑的边境。寡君敬仰以正义为念,遂敢请假道贵国入虢请罪,若能克虢国,将所得之物全部奉献给贵国,以达感恩之情,寡君愿和贵国世世修好。”虞公听后非常高兴,立刻答应出兵伐虢。 此时精明的大臣宫之奇劝说虞公:“虞国和虢国彼此相依,互为表里,若虢国灭,虞国如同唇亡齿寒,晋君贪得无厌,切不可假道于他。”虞公不听,仍旧出兵帮助晋国攻打虢国。晋国消灭了虢国。后来,晋国还师经过虞国,在虞国借宿,并乘虞国不备将其消灭,还将虞公捕虏押解回晋国。就这样,虞公因为良马和宝璧而失去江山。 一战贻笑干古的人 泓水之战是公元前638年(周襄王十四年)宋国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泓水(古河流名,故道约在今河南省柘城县西北)发生的一场战争。战争以宋国失败而告终,宋襄公也因此战而贻笑千古。 齐桓公去世后,齐国发生了内乱,宋襄公协助齐孝公继位。同时,楚成王趁机将势力渗透到中原。公元前639年春,宋、齐、楚在齐国会盟。宋襄公又强烈要求于同年秋天,三国在宋国召开诸侯大会。同年秋,宋襄公以盟主身份约楚成王和陈国、郑国、蔡国、徐国、曹国等国的国君在盂(今河南省睢县西北)会盟。结果,齐国和鲁国借故未到。 宋襄公轻车简从赴会,被楚成王找准时机突袭。自此宋和楚两国相持不下,后来鲁僖公从中调解,楚成王于同年的冬月将宋襄公释放。宋襄公因为不甘受楚之辱,所以回去之后,于公元前638年夏联合许国、由卫国和滕国进攻附楚的郑国。为救郑国,楚成王率军攻打宋军。宋襄公*撤离郑国,迎战楚军。 公元前638年11月初,楚军抵达泓水南岸,在泓水北岸的宋军列阵待敌。右司马公孙固在楚军渡河时对宋襄公说:“敌众我寡,可半渡而击。”然而却遭到了宋襄公的拒绝说:“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阪。”后来楚军渡过河开始列阵时,公孙固又建议宋襄公趁楚军立足未稳之时发起进攻,宋襄公又拒绝说:“不鼓不成列。”就这样,宋襄公一直坚持等到楚军列阵完毕后才下令对其发起进攻,由于宋襄公的军队没有楚军实力强大,致使宋军大败。 宋襄公墨守成规,致使战争失败,宋国也由此实力减弱,无缘春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