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曾说过:“在富人的美好想象中,巨大的财富是最坚强的一座堡垒”,纵使一个富有的人因为其拥有的财富而自傲,但在他还不得知应怎样正确使用他的财富时,先别去夸赞他。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聪明人会用雄心本身来激励求财之心,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背后,都堆聚着一路走来不肯放弃的全力奋斗和坚持,因投机取巧所建造的高楼大厦在遇到危机时只会不堪一击,想要一发横财者最终也必将堕入不法之术。
曾经是河北大首富的男人,在鼎盛时期号称自己有资产千亿,出行时声势浩大的雇佣过10个保镖,卓达公司的年产值也超过7万亿,但当最终卓达敛财的骗术被揭开时,杨卓舒的财富梦想也全部溃败,如今身在狱中,度过悔恨交叠的后半生。
1,弃政从商,正处级干部杨卓舒选择下海经商
1952年,杨卓舒出生在黑龙江省肇东市,6岁时,因为父亲被打为”Y派”的政治原因,杨卓舒的幼年过得十分坎坷,直至杨父1978年被平反之前,杨卓舒在同龄人眼里也被视为了异类19年,然而这时,杨卓舒也已经25岁了。
从小学1年级开始,杨卓舒就不间断地逃学旷课,父亲的政治身份,没有和同龄伙伴之间的友情,种种客观原因的堆叠累积,杨卓舒的内心逐渐变得孤僻且叛逆。
无法分辨对错的孩童杨卓舒直到5年级时,才遇上一位细心教导自己的老师,外界环境给予一个人的影响,在整个孩童时期尤为明显,在遇上良师的教导后,杨卓舒也逐渐改过自新,回归正路。
1987年,一直从事新闻工作的杨卓舒被调至石家庄河北日报,他先后做过编辑,记者等多种职务,在报社工作期间,杨卓舒也因为出色的能力发表了不少文章,职务也一路攀升至副处长,但每一个有野心的实干家都不会在安稳平淡的岗位中就此度过一生。
1993年,41岁的杨卓舒下定决心,弃官从商,放弃安稳的前程而去寻找尚在空中的财富楼阁,在外界看来是豪赌一场的杨卓舒,面对商海的寥阔天地,他充满了大展拳脚的自信。
2,眼见他起高楼
带着天生骨子里的冲劲,杨卓舒细心观察了当年国内的市场经济后,便将目光锁定在新兴起的房地产生意上。
1993年,杨卓舒带着从亲朋好友中四处借来的10万元钱,便全身投入到房地产的生意场上,他用一部汽车做抵押,从栾城县的农民手里换取了30亩土地的开发权,再用自己不多的积蓄从砖厂中连续不断的买来盖房的原材料,营造出一片开工建屋的火热之势。
杨卓舒此时向外宣称自己所建的别墅要低于普通市价,吸引了众多石家庄市民前来订购,靠这一笔巨大资金,杨卓舒不仅成功开启了自己的商业版图,也为自己的卓达别墅打出了响亮的第一枪。
一蹴而就的成功令杨卓舒在民间拥有颇大的影响力,杨卓舒趁胜追击,不断将卓达做大做强,2004年,堪称商业鬼才的杨卓舒就已将卓达发展成为河北省最大的房地产民营企业,在巅峰时期,卓达集团的资产确实超过千亿。
杨卓舒出行时也要有10个保镖负责保全和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前呼后拥的追捧令杨卓舒一步一步变得更加野心勃勃。
在杨卓舒极具前瞻性的目光下,卓达公司相继进军服装,建筑等许多行业,但多元化的发展为卓达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背后也暗藏着对资金需求的压力,短期内难以回笼的资金令杨卓舒铤而走险,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3,眼见他楼塌了
巨大的财富对一个不善管理钱财的人来说,是一种美丽的毒害,有些人希望靠财富赢得他人的尊重,但只会更加暴露他们的愚蠢和空虚。
在为卓达准备上市需要不小的资金流时,杨卓舒不信任股市银行,他将画好的理财大饼送给想要以钱生钱的群众百姓们,利用高昂的收益率从约40万的投资者中敛取巨额财富。
杨卓舒曾公开表示过,企业家的最高追求就是唯利是图,只要你用优秀的产品,高明的手段,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杨卓舒也曾在访问中,嘲讽落马富豪们的财富梦想就如皇帝的新衣,不可信,不可取,但令人不胜唏嘘的是,最终杨卓舒也成为了这样的人。
当卓达被媒体公开质疑融资方法时,杨卓舒曾亲自出来进行公关说明,并在狂言中努力维持卓达的公信力。
杨卓舒在吸引投资者上钩时,威逼利诱面面俱到,不仅放出豪言:”只要杨某人在,1000亿不是问题”更是在有人畏畏缩缩犹豫投资时恐吓道:”你支持了卓达也是支持了国家,如果有人要退款,卓达就把你计入黑名单,永远不要再回来。”
假借融资之名义,实则吞民众财款,愚蠢的骗局中谎言越简单就越有人咬上钩,在这一场庞氏骗局中,每个参与进来的人都抱有一丝侥幸之心,在最后卓达与投资者鱼死网破时,他们都还坚信只要自己不是最后接盘承担谎言的人,卓达的高楼大厦就永远不会倾塌。
久赌无胜家,空中楼阁般的利益有多夺目,美梦的肥皂泡被戳破后,现实就有多残酷,让杨卓舒和企业倒下的元凶,正是这一系列以高利润吸引民众的骗人理财项目。
曾经想要打造中国和世界独一无二产业的豪言壮语没能实现,杨卓舒也无法再像往日一般风光无限,连同自己一手打造的卓达也迅速陨落。从公众企业走向犯罪,回天乏力无法偿还巨大债务的杨卓舒最终选择投案自首。
在人生的棋局中,充满了许多机遇,也埋伏了不少陷阱,曾经在灰暗痛苦的童年,命运的大手将一路放纵自我的杨卓舒拉回了课堂,在雄心壮志,怀有一腔抱负的中年,又将杨卓舒置入广袤的商海中让他实现梦想,但当求财之心也遮住了内心的道德底线时,命运也让他尝到了身败名裂的滋味。
文/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