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正本(中国遗失十大无价之宝)

   发布日期:2022-08-12 22:01:16     手机:https://m.haocat.cn/yule/news40177.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永乐大典正本(中国遗失十大无价之宝)今天好友转来一则消息,说江西九江发现了一册《永乐大典》。听到这个消息,困倦之意瞬间消除,当即跑去看这则新闻,想看看到底咋回事。毕竟,《永乐大典》重现江湖,绝对是个重磅消息!根据记者的报道,这本《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正本(中国遗失十大无价之宝)

永乐大典正本(中国遗失十大无价之宝)

今天好友转来一则消息,说江西九江发现了一册《永乐大典》。听到这个消息,困倦之意瞬间消除,当即跑去看这则新闻,想看看到底咋回事。毕竟,《永乐大典》重现江湖,绝对是个重磅消息!

根据记者的报道,这本《永乐大典》,是由九江的翟晶晶女士收藏的。翟女士从小喜欢收藏,家境也比较殷实,这个爱好如今成了她的职业。这位女老板,目前在九江火车站前广场的古玩市场经营古玩生意。


这册《永乐大典》,是翟女士从瑞昌市乐园乡收购的。据介绍,之前有朋友从中牵线,说乐园乡有位七十多的农妇,藏有一本《永乐大典》,而一向喜爱收藏又做着古玩生意的翟女士,便将其买了回来。

至于记者为何会得知此事,新闻中并未提及。不过,私下揣摩,这位女老板应该和我的心情一样,《永乐大典》重现民间,是一桩大事啊!所以,得到消息的记者,也欣然前往,一睹为快了。

那么,这部引起众人围观的“古书”,到底长什么样呢?大家别急,新闻中的《永乐大典》,就在下面:


按照新闻的表述,此书有一个牛皮封面,封面上写着“天下至上圣品古物钦定入库”十二个大字,还有多枚印章。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牛皮封面做的还真挺精致,四边以线缝装。透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到,这“包装”确实够旧的,散发着浓烈的“文物”气息。

说完封面,接下来就是《永乐大典》的“真身”了。按新闻中说,此书为木制,折叠式,共十折,展开后有三米长。虽然未能亲往江西,但借着记者的图片,也顺便一睹其神采了。


值得一提的是,一同目睹古书风采的,还有瑞昌市档案局副局长王能著先生。按记者介绍,王副局长从事历史研究多年,又担任档案局副局长,自然也是当地的专家了。关于这本《永乐大典》,专家给出了如下意见:

“从这本《永乐大典》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包装,还是里面的内容,制作,符合明朝的文物,应该是正本。但不知道为何散落在民间?如果是孤本,应该是非常有历史研究价值的!”

在王副局长看来,这本《永乐大典》的包装、内容和制作,均符合明朝文物,应该是正本,是非常有历史研究价值的。也正因如此,女老板这本古书,才有幸上了当地新闻的头条。


不过,欣喜之余,咋越看越不对呢?其实,许多网友也都看出了端倪——这不过是一本伪书罢了。

据新闻报道,该书封面上写着“一万一千一百三十六册”字样。这个数字,大家需要简单记下,因为接下来关于《永乐大典》的介绍中,对于册数的描述是相矛盾的。

朱棣夺权后,定年号永乐,不久命大学士解缙等编修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之大成的旷世大典。后来,他又加派人手,前后历时六年,终于编成。这便是著名的《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全书共22937卷,分装成11095册,仅凡例、目录便长达60卷,总字数约3.7亿字,汇集了8000余种典籍,可谓包罗万象,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好了,仅仅说到这里,大家也就发现了,历史上的《永乐大典》,总共是11095册,为何这是民间所见的“正本”,却写着“一万一千一百三十六册”呢?莫非专家口中的“正本”,真要颠覆历史么?


显然不是!其实,只要大家稍微琢磨下就会发现,这女老板收的《永乐大典》有问题。单从这拙劣的字迹来看,便已经足以认定,这绝不会是《永乐大典》正本,甚至连给副本提鞋都不配。

那么,真正的《永乐大典》到底啥样呢?其实国家早就给向公众科普过。比如之前举办的“国家图书馆馆藏《永乐大典》特展”中,就专门有装帧形制的介绍:

《永乐大典》为册页式包背装,书皮左上方贴长条黄绢镶蓝边书签,题“永乐大典卷xxx”;右上方贴一小方块黄绢蓝边签,题书目及本册次第。每册约30至50叶(注:正反两面称为一“叶”)不等,多为二卷本,少数有一卷或三卷本。全书开合本高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


稍作对比就会发现,这女老板从老农处收购的《永乐大典》,实则连高仿的都算不上,更不可能成为专家口中的“正本”了。这要是正本,朱棣估计都得气得呜哇乱叫,解缙的脑袋也早搬了家。令人感慨的是,这本女老板从农村收来的旧书,反倒成了专家口中的《永乐大典》正本。

这则新闻发布后,一度引发了广泛关注。不过,早有细心的网友指出,不仅“永乐大典”的册数与历史冲突,而且题字粗糙,根本不具备皇家气度。甚至有人戏称这位档案局副局长为“砖家”。

其实,古玩市场的水很深,民间也不乏作假的高手,古籍书画更是鱼目混珠。前几年闲逛古玩市场,便常常遇到被套路的买家。

有一次,见一中年大叔花800块钱买了个牛皮纸筒,纸筒做的很旧,外面还裹着看上去年头挺久的蜡。议价时,卖家说是乡下收来的,也不知道里面是啥,但可以肯定是一幅字画。结果,这大叔决定“捡漏”,高高兴兴地带着糊裱着的纸筒回家了。


一般像这种事,旁人都心知肚明。待其走远后,我也没离摊儿太远,听着两个卖家在那庆祝,说八十块钱的成本,转手就翻了十倍。显然,看上去古香古色的玩意儿,其实很可能是“上周”的。无论多么拙劣的造假手段,都会遇到它的主人。


 
 
本文地址:http://haocat.cn/yule/news4017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同类娱乐运动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运动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流量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SiteMaps  |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