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有什么用(健康码是怎么来的)
我们还需要健康码吗?不知不觉的已经扫了一年的健康码了,大数据显示健康码热度最高的时候分别是2月份健康码推广时、3月份全国复工时和5月份大学生复学时,这几个时间点跨省人员流动密集,健康码的热度自然很高,随后热度开始下滑,健康码好像已经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疫情的氛围好像已经不像年初那样紧张了,不少城市健康码的使用量开始下降。
那么你知道健康码是怎么来的吗?知道它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吗?
首先必须肯定,健康码是在疫情期间为了恢复经济而做的一项很成功的尝试。今年2月份中国经济在新冠疫情的肆虐下陷入了临时的停滞,复工和防疫成为摆在所有城市面前的巨大难题。根据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2月7日杭州率先提出了市民健康码的概念,4天后杭州健康码上线了,当天就有114万人申领,同期深圳的健康码也在2月9日上线,这种大数据识别出个人的健康状况之后,生成的二维码被叫做健康码。
它包含了个人身份信息,也会被标记上特殊的颜色。绿色表示一切正常,可以自由出行,黄色代表中风险,红色代表高风险。所以你是否去过疫区、是否因病看过医生,是否健康,都可以通过这个简单的二维码颜色来进行识别。
但问题也来了,各个省甚至是各个城市都推出了自己的健康码,跨省、跨市出行经常需要扫好几个健康码才行。就拿江苏来说,最多的时候有7,8种码,真的是一码归一码。直到几个月之后江苏省才算是统一使用了苏康码。
在跨省出行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健康码只在少数地区是互认的,其他地区因为数据未互通或者是没有接入国家政务平台不能互认,给需要出省的打工人员和学生党们带来了一些麻烦。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早在3月底的时候,上海、浙江、江苏就实现了技术对接、数据共享。完成了健康码互通互认。现在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具备了统一全国标准的能力。
此外,依赖手机生成的健康码也给那些不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造成了非常多的困扰,有些地方没有健康码就坐不了车,这样的数字鸿沟让他们困难重重。健康码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发展初期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的,但相比于它产生的好处,都不是什么大事儿。
12月4日,国家卫健委等三个机关联合发布通知,把上面说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通知要求实现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通知里面还提到了在低风险地区可以不查验健康码,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普通人已经不需要健康码了呢?
当然还是需要的了。最近各地偶发的疫情一直没有断过,健康码除了能够帮你了解自己的防疫健康信息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帮助防疫人员收集信息。当有潜在的风险发生时,他们可以及时的联系到你,也就是说你每扫一次健康码,就是在为国家的防疫做一次贡献。
而且健康码真的演变成一种更高级的身份识别工具。浙江杭州和衢州在推广健康码的基础上开始推广信用码,用蓝色、绿色和黄色三种颜色来代表信用级别,信用等级良好的可以在酒店、景区、停车场等地方享受优惠折扣。
卫健委的通知也提到了,健康码将会和医保结算码、金融支付码合并,这个功能福建已经开始推广了,很快你就会看到一个基于你个人信息的码,它将具备健康码、医保卡、银行卡、身份证等功能,是不是有赛博朋克那味儿了。健康码的推广阻断了疫情蔓延,让人员迅速复工,经济快速恢复,当然也牺牲了隐私,引发了不少隐私忧虑。
健康码的生成的过程中,会收集身份信息、人脸照片、运营商信息等,可以理解为初步构建了一个社会信息系统,让原本潜藏在社会中没有身份证、隐姓埋名的地下人群露了出来。比如今年5月份,某男子因为20年前伤害他人致死之后逃逸,但他没有手机,也没有身份证,自然也没有健康码。没有健康码在杭州就找不到工作,在街头流浪了数日之后走投无路选择自首。可以说防疫、隐私、经济在现在这个环境下必须要牺牲一个。
在疫情暴发的时候,欧美为了经济和隐私牺牲了防疫,导致了疫情泛滥,而我们是牺牲了隐私和经济换得了防疫的胜利。现在已经证明了我们的做法是对的,只有防疫成了经济才能复苏,这才是健康码最大的价值。
疫情还没有过去,健康码该扫还得扫。祝大家回家的路上一路顺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