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血液中与血液凝固息息相关的细胞,而血小板减少症,不仅仅可能是体内血小板的数目不足,也有可能是血小板无法发挥正常功能的疾病,这类疾病大致可以分为六种: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和束臂实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
二、药物引起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患者的血小板遭到药物性血小板抗体的免疫破坏,抗原抗体反应在外周血小板膜上发生,一般不影响巨核细胞,常见的药物包括植物碱类、解热镇痛类、磺胺类药物。激素治疗效果不理想。
三、药物引起之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此类血小板减少症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类是服用药物会影响骨髓制造血小板的功能,导致血小板数目减少,出现典型的紫癜及出血症状。第二类是服用药物不会降低血小板的数目,但却会破坏血小板的功能,使血小板无法凝聚在一起。
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严重的播散性血栓微血管病,其主要特点是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消耗减少、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以及由微血栓(如中枢神经系统、肾脏等)引起的器官损害。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预后较差,病情严重的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五、后天血小板功能缺乏症
此症特指由血小板本身以外的疾病或状态所引起的血小板功能异常。此类患者的血小板数目往往正常,甚至还略为升高,但却出现明显的出血性症状,显然血小板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引起此症的疾病包括骨髓增生的疾病,例如多发性血球增生,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除此之外,肾功能衰竭、多发性骨髓瘤、抗发炎药物等也会造成相同的结果。这类血小板功能异常所引起的症状包括皮肤点状紫癜、流鼻血、容易瘀青、出血延长、阴道异常出血、月经量大、肠胃道出血 (吐出或呕吐出褐色血块)、咳血、褐色尿 (血尿) 等,并可能并发严重贫血。
六、先天血小板功能缺乏症
此类患者的血小板数目经常正常,但血小板同样无法发挥正常功能,造成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原因通常是天生就缺乏血小板凝固过程中的某种重要因素,并且有家族性出血性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