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先生的追忆似水年华)
正在上映的《革命者》让我很惊喜,它借用了一些作者电影特点,让传统题材余味绵长。故事从革命先驱李大钊被行刑前38小时开始讲起,穿插了他一生中伟大、闪光的瞬间。相信观众刚看到时候会有点懵,历史人物纷至沓来地登场,但又不是遵循线性的时间,场景在十里洋场、北大课堂、农田厂矿里换来换去。
这部作品我概括为“守常先生的追忆似水年华”,故事是很意识流的,有些画面是在细节上做大胆的虚构。第一个镜头是,一盆水泼向马上要行刑,身上都是碎发的李大钊,慢镜头马上接的是,用冷水洗头,锻炼毅力的毛润之。庄生晓梦迷蝴蝶,到底是李大钊被泼的时候想起有过交往小兄弟,还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多少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守常先生在景山上的夙愿得以梦圆。意识流文学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的经典开头,我缩写一下就是:烛火将灭,我的眼皮即将合上,都来不及嘟囔一句:我要睡着了。我想着,却更加清晰了。
这就是电影《革命者》在剪辑上的新意,去粗取精,就把半真半假的细节放大去震撼人心,有些东西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但就是让人看了起鸡皮疙瘩对不对。比如一套从国外引进的绞刑装备,崭新镫亮的,感觉都能闻到新鲜的金属味道,但是很快它就被先生的鲜血浸染。意识流创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放大细节,就像武侠小说说的,打通任督二脉,你注意到的都是记忆深处的东西。真正经典的意识流,魂是不能散的。《革命者》就是这样,创作者心里是有一本账。电影隐藏的结构是“背影”串起来的,它按照牢房里先生的背影、张作霖的背影、蒋介石的背影、拷问者的背影切分的,然后再把大事件穿插进去。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小主角,分别是张学良、蒋介石、陈独秀、毛润之,在历史进程的影响力逐渐提升,代表四层寓意,层层提升:有良知的青年有严重的历史局限性;有野心的青年走向历史的反动面;有情怀的青年成为历史转折的推动者;有信念的青年坚定了历史正确的方向。如果再仔细观察,革命者脸上永远有光,而反动者多在暗光下,意味深长。
还一个细节,估计看过的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想不到。《革命者》隐藏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彩蛋。电影结尾,有一场戏是李大钊扶起因为生计走投无路的小偷,先生扶起他,帮助他,台词里说到,你要的药。《药》不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名,小说里是说部分愚昧的人拿志士的血蘸馒头当药引。在电影里其实还有一处跟《药》很像,李大钊在发传单,痛斥俄国凶手时,一个旗袍女子说的是:我要睡觉了,这个跟我没关系。这就是鲁迅说的“铁屋子里沉睡的人”啊。
面对有意识流风格的作品,一定要自信,要打开心流的阀门,成为细节控,让一个画面、一句台词都能刺激、调动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也只有这样,你就能获得与创作者同频的艺术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