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围场旅游攻略(木兰围场简介)
清代木兰围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满语称…“木兰辉罕”。…“木兰”为满语的译音,意为“哨鹿”,即猎人吹木质长哨,模仿公鹿鸣叫,引诱母鹿出现的诱捕方式。…“围场”为汉语,是哨鹿设围狩猎的场所,“木兰围场”即由此得名。
战国时期,这里是燕国的北部边界。秦朝时为防御要地,筑有燕秦古长城。辽、元时期为帝王的避暑狩猎之所,有“千里松林”的美誉。清代前期,此地为喀刺沁旗、敖汗、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等蒙古诸部的游牧地。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皇帝巡幸塞外,蒙古诸部将其敬献朝廷后建为皇家猎苑。(承德府志)记载,木兰围场“周一千三百余里,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二百余里”。根据地形和禽兽分布,木兰围场又划分为72围(围,就是指围起来狩猎的场所)。每年秋季,清帝都要在此举行秋猕大典,进行规模浩大的射猎习武活动,史称木兰秋猕。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直到清朝道光年间(1824年)木兰秋猕渐渐废除。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嘉庆帝(爱新觉罗.永炎),自1681年至1817年(也就是清康熙二十年至清嘉庆二十二年),在木兰围场举行木兰秋猕,进行政治,军事,以及巡幸等活动105次。
木兰围场对当时清朝皇帝整防武备,巩固北部边防,促进多民族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当时的康乾盛世,在政治、军事、民族相处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在木兰围场也发生过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皇帝在此接见清朝赴尼布楚中俄边界谈判使团;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的乌兰布通之战;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皇帝迎接东归的土尔扈特首领,以及乾隆皇帝决策西藏事务等。
至今,木兰围场境内还保存着亮兵台、清帝碑、东庙宫等名胜古迹六十余处。清帝和文人墨客留下的记录、赞咏木兰围场的诗文、词句数不胜数,浩如烟海。许许多多关于木兰围场的传说、故事仍在民间传承不息。。。
现在的木兰围场自然风景壮丽秀美,一山一水景观独特。已然成为了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北部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御道口草原景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道口风景区、蓝旗卡伦敖包山森林公园、南大天森林公园、凤凰岭自然风景区、还有木兰围场的皇家72围,都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旅行足迹。
此刻我也想起了围场县城的一句词,“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这里就是木兰围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