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明灭(明灭是什么意思)

   发布日期:2022-08-18 15:06:57     手机:https://m.haocat.cn/shenghuo/news85091.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波光明灭(明灭是什么意思)高家沟——文化原生地,耕读传家长陕西绥德 薛喜刚高家沟和陕北大山里的许多村庄一样,青山环抱,绿树葱茏,一条小溪从村中发源,唱着轻柔的黄土歌谣流进无定河的支流小河沟河,这条亘古存在的小溪滋养着这一方百姓。水本无名,我

波光明灭(明灭是什么意思)

波光明灭(明灭是什么意思)


高家沟——文化原生地,耕读传家长

陕西绥德 薛喜刚

高家沟和陕北大山里的许多村庄一样,青山环抱,绿树葱茏,一条小溪从村中发源,唱着轻柔的黄土歌谣流进无定河的支流小河沟河,这条亘古存在的小溪滋养着这一方百姓。水本无名,我们暂且就叫她高家沟河,河随山势曲折蛇行,偶尔形成小潭,风动树倾,波光明灭。羊走似云飘,牛哞空谷应,一副怡然世外的恬静画卷。

高家沟是绥德县薛家河镇下辖的一个村庄,形成于明代,地理座标为东经110°19′,北纬37°38′,全村800多人,高、魏姓居多,是传统的农业村庄。

陕北不少叫寨子山和石跺(摞)山的地方都有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高家沟也不例外,村西南有一座山叫作石跺山,山上发现残长1.5米的白灰面房址(俗称米面场)和残长1米的红烧土,地表捡拾到饰篮纹、绳纹的夹砂灰陶残片。根据名字分析,这里过去或是有石头城堡的,时过境迁,沧桑巨变,而今石墙了无踪影,只在崖头地畔偶见片石。村子西北井子渠上脑畔梁有寨子圪垯山,山间的梯田上亦有残长近3米的白灰居住面,地面也发现泥质、夹砂灰陶残片。种种迹象表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高家沟已经有人类繁衍生息。

站在古人曾经生活过的山头,你仿佛就能看到那个时代的人类,他们身上裹着兽皮,或在破石磨刀斧,或在和泥造陶器,或在挖穴修窑洞,或在狩猎驯家畜,他们刀耕火种,在这片土地上开始最初的拓荒。或许石跺山和寨子圪垯山的人在山头是共同采集狩猎的,遇到危险会相互发出信号,集体御敌。多年后我们漫步这些远古的遗址,期望与先人来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高家沟村初有雷、薛等姓氏居住,村名就叫雷薛家沟,后来高姓居民渐多,村子更名为高家沟。据《高氏家谱》记载,高家沟高姓为渤海氏高姓,先祖于明朝嘉靖年间从山西省赵州洪洞县枸杞子畔迁居本地,初居石堆山西南崖畔,后居高家湾。据传脑畔梁、下塌上梁、石沟渠掌、石沟则峁之陵为祖陵。形成“孝父母、敬祖宗、勤正业、兴文教、崇才德、尚节俭、慎交友、守法纪、止贪利、戒荒湎”的家规。祖上曾在麦地咀留地八垧作为祭祖之费用,五门轮流耕种,每年清明杀猪宰羊,全族上坟祭祖,以表怀念。村中旧有祠堂,后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2004年高家沟高氏重修家谱。

魏姓也是高家沟的大姓,据《魏氏族谱》记载,高家沟魏氏于明代中叶由晋东之距鹿移居魏家墕村(今绥德韭园乡),后有分支繁衍迁移至高家沟等村,原有家谱在同治年间因回民起义焚毁,1989年重修族谱,2006年再修。

明代从山西移民而来后,高魏等姓氏在高家沟生儿育女扎下了根,他们传承优良家风,和睦相处,互敬互帮,共同建设和守护着这个美丽的村庄。


高家沟的民居基本都是在2公里长的沟道北岸修建,居山之南,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采光好,通风佳,有利农耕,方便出入。村人历来爱清洁干净,家什不多但摆放齐整,院落虽小可舒适惬意。富有富的华美,穷有穷的朴素,家里家外无不赏心悦目。

村中保存不少清代院落,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便是魏氏大院。其院落为二进式,初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6亩许,共建有窑房20余间。上坡的路由石片砌成,石片中又嵌了七个磨扇,坡下建有支硷窑,墙齐石整,层递而上,蔚为壮观。大门外的影壁墙,大门面东南为五脊六兽青砖硬山顶,门额题有“居安资深”四个大字,箱形门墩上刻麒麟、鹿等瑞兽,是著名雕刻师马兰芳的作品。进门为一进院落,靠畔为倒座槽棚带草房,有厕所三间,为古式坐便厕所。院内安一座石碾和两座石磨,院中有券洞式二门一个,两旁是倒座房子,二门与房子浑然一体。进二门是个四合院,且是窑洞建筑的最高规格之明五暗二六厢窑格局,窑洞俱是穿廊挑石,窑檐宽大,正窑前门台高立。两侧厢窑前有对称的石床,石床旁又各有花坛一个。与别处窑洞不同的是正中间的那孔窑洞没有石头窗台,全部木质门窗,内又建有暖阁。左右两边暗窑与厢窑齐平的前门分别书写有“天锡”与“纯嘏”字样。魏氏大院由魏登朝先生修建,据说土方用时三年,盐水煮黑豆当菜用了三石,主体工程耗时五年,院落布局巧妙,距今虽逾百年,但保存完好,是绥德窑洞建筑的典范之作。


诗书继世久,耕读传家长。高家沟人勤耕重读,崇仁尚礼。在绥德等地的许多行业中都有高家沟的优秀人才。仅在2012年出版的《薛家河镇志》中,我们就能找到中专、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100多名优秀人才的名字。

高家沟教育早兴,清代即有冬书房。民国初年(1912年),村人魏国华就办起了私立学校,传授国文。魏国华是高家沟不得不提的重要人物,他从小勤奋好学,曾于西安、上海等地求学。毕业后,回村办学。之后还创办实业,在榆林创办毛纺厂、制革厂、职业学校,身兼数职。亲自设计了榆林钟楼,并参与了此项工程的建设。抗战期间多次为李家寨、吴家畔等村的红军战士送去毛衣100多件。1946年回绥德创办龙湾织袜厂,是绥德实业救国的拓荒者。当魏国华北上榆林后,高如圣继续举办私立学校,培养人才。1934年村人魏锡璋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曾担任北京中华中学校长,是走出家乡的杰出教育人才。

1954年,由高家沟、薛家坪、张家坪三村联办的薛家坪小学成立,这所乡村联办的学校让周边群众享受到普惠性教育的福利,为高家沟等几个村庄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学校条件虽然简陋,但那朗朗书声里同样有春风,有温度,也有诗和远方。那上下两排的窑洞里有多少人儿时的记忆,又有多少人在这里埋下梦想的种子?如今虽然学校被撤并,但并没有阻碍高家沟人追求优质教育的脚步……


绥德是被文化部命名为“秧歌之乡”、“石雕之乡”、“民歌之乡”、“唢呐之乡”和“剪纸之乡”,在全国享有盛誉。高家沟便是一个 “五乡”文化传承较好的村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枝繁叶茂。过去村中心灵手巧的妇女几乎人人都会剪纸,在春节和嫁娶的节庆之时,将有不同代表意义图案的剪纸贴在门窗或其他物品上,起到营造气氛、祈福避邪的作用,这些剪纸造型简朴,拙而不俗,富含乡野情趣。只是随着窗户材料的改变以及年轻妇女进城陪读,剪纸艺术正面临失传的危机。高家沟的秧歌传承了绥德北路秧歌柔美的艺术风格,出了不少好把式,如高长久、高世俊、魏崇石、高春田等。绥德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江南出宰相,陕北出石匠,好石匠就出在小河沟上”,高家沟正是位于小河沟流域的村庄,村里石雕匠人众多,人才辈出,魏飞林、高福林等便是有代表性的石雕技艺传承人。

值得一提的还有清末名振一方的魏氏唢呐世家。魏高尚、魏高贵兄弟是家族唢呐传承的代表性人物,俩人从小跟父亲学吹大唢呐,不论严寒酷暑,苦练功夫,技艺终成。据说曾有朝廷命官学台大人到绥德巡查,就是魏高尚用唢呐迎接的这位领导,从四十里铺开始,一曲连一曲一直吹到了到县城。事后学台大人对魏高尚的技艺大加赞赏,并将吹手封为官吹。经过不断发展,魏氏唢呐形成了自己的吹奏风格,道字清楚,高亢嘹亮,音色丰润饱满。他们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徒弟,为陕北唢呐的传承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民歌是受苦人的拦羊嗓子回牛声,是流淌在老䦆头把上的歌谣,是生命的呼喊,是灵魂的哭泣。劳动也好,寂寞也罢,歌声便是最好的释放与表达,是农民在高原上与天对话,与山对话,与人对话的方式。高家沟是老早就有名的民歌村。1952年,第一个国家歌舞团——中央歌舞团成立后,开始组建陕北民歌合唱团。当年张树楠和王方亮老师从北京来到绥德,走乡串户去招收那些嗓音条件好并喜爱陕北民歌的人,在近千名爱好歌唱的青年中,最后录取了34名学员,成为中央歌舞团第一批陕北民歌合唱队队员,这34名成员中高家沟村就有6人,他们是魏东业、魏崇石、魏魁元、魏长昇、魏兰芳、高世宗。合唱队参加过 “中国古典、民间音乐巡回演出团”赴全国十大城市巡回演出和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为传承和弘扬陕北民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合唱队被精简解散。王方亮老师在《陕北民歌合唱队成立的缘起及其历程》一文中对此有详细的叙述。

如果说农耕是村庄的生命,那民俗文化就是村庄的灵魂,只有守住这种“草根文脉”,才能让村庄在新一轮的乡村振兴中获得生命的嬗变,成为所有人的能够回得去的精神家园。



村中寺沟岔有西天古佛庙,旧庙及塑像于“文革”期间被毁,所有古碑遗失,庙宇初创时间无从考证。改革开放后寺庙重修,逐步增建塑像。现正殿三间两厢侧殿各一间,供奉西天古佛、齐天大圣、关圣帝君、山神、土地、虸蛾、蚆蜡、巡山大王、三曹判官、火帝真君、药王圣君等神,佛庙有一副对联表达了乡民朴素的愿望:意存灵感勤进取事事如意,心动神知鼓通天年年顺心。庙前踏步下有倒座乐楼,整体建筑紧凑完整。该庙居山嘴之处,庙前二水环抱一桥飞架,周围草密树茂畦陌相通,虽无袅袅梵音,也能宁心静神。

高家沟旧有“大(音代)王庙”一座,实属罕见,今庙已毁,又新供奉于沟岔的佛祖庙中,称“巡山大王”,渺不知巡山大王为何人,亦不知因何而敬。只传说原大王庙与龙王庙建在一起,结果下雨只在庙宇周围下,民众遂将两庙分开,大王庙移村后,龙王庙移村前,以使全村普降甘霖。

千百年来,村人敬神竭庙,用自己虔诚的心表达对自然、鬼神以及圣贤的崇拜,以求消除烦恼和困扰,庙宇是教化万民的地方,也流淌着底蕴深厚的文化故事。

春去秋来,岁月沧桑。每一个村庄都有她的前世今生,高家沟在用独特的方式吟唱着婉转清澈的谣曲,那旋律里或许就有你我眷恋的故乡。


 
 
本文地址:http://haocat.cn/shenghuo/news8509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同类生活健康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健康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流量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SiteMaps  |  BaiDu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