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牙膏是中国品牌吗?中华牙膏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发布日期:2022-08-28 07:34:02     手机:https://m.haocat.cn/shenghuo/news116986.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前段时间,美国警察跪杀黑人,在全球引起了反种族歧视的浪潮。 结果“黑人牙膏”不幸躺枪,赶紧表示,自己正在考虑改名。 吃瓜网友们顺藤摸瓜,竟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冷知识:“黑人牙膏”是中国品牌,而“中华牙膏”却是外国品牌。 cript>crip

中华牙膏是中国品牌吗?中华牙膏是哪个国家的品牌

前段时间,美国警察跪杀黑人,在全球引起了反种族歧视的浪潮。

结果“黑人牙膏”不幸躺枪,赶紧表示,自己正在考虑改名。

吃瓜网友们顺藤摸瓜,竟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冷知识:“黑人牙膏”是中国品牌,而“中华牙膏”却是外国品牌。

机智的阿牛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早在1985年,美国高露洁公司为了进入东南亚市场,于是收购了黑人牙膏母公司的一半股份。

所以说,“黑人牙膏”,实际上有一半的白人血统。

这时候,肯定有小朋友会问阿牛,“中华牙膏”到底是不是中国品牌呢?

实际上,中华牙膏如今的身份十分尴尬,这也是中国本土日化品牌二十多年来的心酸写照。

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1954年。这一年,“中华牙膏”品牌在上海牙膏厂创立,一经投产,风靡全国。

作为中国牙膏工业的创始品牌,中华牙膏一直稳居中国牙膏市场的第一位。

但是到了90年代,高露洁等国际日化品牌进入中国,给中华牙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彼时,正值国有企业改制,合资并购的浪潮席卷全国。

于是在1994年,上海牙膏厂和联合利华合资成立了上海联合利华有限公司。

联合利华以1800万美元入股,取得了合资公司的控制权。

并且联合利华还获得了中华牙膏品牌的永久租赁经营权,只需要每年向上海牙膏厂缴纳销售额的2%作为品牌使用费。

当时中国日化产品正面临着缺乏技术的问题,因此抱着“以市场换技术”的愿望进行合资。

但国际巨头们的真实目的却是“以资本换市场”,通过收购来扫除障碍,为自己的品牌开路。

合资公司成立以后,按照合同协议,上海牙膏厂的“中华膏”与联合利华的“洁诺牙膏”,应当以6比4的比例进行推广。

但联合利华直接雪藏了“中华牙膏”,大力推广自己的品牌——“洁诺”牙膏。

但是万万没想到,联合利华低估了“中华”二字的影响力。

即便没有什么宣传投入,中华牙膏的销量依旧远远将洁诺牙膏甩开。

联合利华不得不调整策略,撤出了自有品牌洁诺,重新设计了中华牙膏的包装进行推广。

并且把另外一个自有品牌“皓清”,也整合为“中华牙膏”的子品牌——中华皓清。

于是“中华牙膏不姓中”,成为了网友们津津乐道的冷知识。

“中华牙膏”虽然落得个“香蕉品牌”的尴尬身份,但好歹还是坚挺地留在了货架上。

对于一个品牌来说,最大的悲哀就是被消费者遗忘。

相比于“中华牙膏”,本土护肤品牌“美加净”则惨得多。

上海家化的“美加净”,曾经在全国肤护品市场的占有率高达20%。

但是在政府招商引资的指令下,1990年,“美加净”商标被美国庄臣公司以合资的方式租赁,作价1200万元。

租赁之后,“美加净”品牌就被迅速弃用。

四年之后,上海家化只好又掏出5亿元将“美加净”的商标赎回。

2004年,当“美加净”开始重塑尘封10年的品牌时,喜新厌旧的消费者们早已将这个名字遗忘。

以市场换技术,但最终不仅没能换得技术,还丢失了市场。

这样的剧本,在过去二三十年里一遍遍地上演,中国日化行业也因此丧失了大量的民族品牌。

今年的4月20号,罗永浩老师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次直播带货。

作为助力湖北的公益专场,开场第二个品牌就是湖北的本土品牌——“活力28”。

暴露年龄的时候到了,没听过“活力28、沙市日化”的扣个1。

曾几何时,“活力28、沙市日化”这两句广告词响彻大江南北。

“活力28”的鼎盛时期,市场占有率高达80%,把广告牌竖到了香港。

“活力28”还斥资10万元冠名湖北足球队,这在当时堪称天价,开创了中国赛事赞助冠名的先河。

但是,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洗涤品牌,却也同样成为了合资并购的牺牲品。

1996年,沙市日化为了谋求上市,同时响应国家引进外资的号召,与德国日化企业——邦特色,合资成立了美洁时公司。

合资成立的美洁时公司,由中方占股40%,德方占股60%,并由德方负责经营管理,同时美洁时公司享有“活力28”等品牌50年的独占、无偿使用权。

作为补偿,德方向“活力28”集团支付人民币6888万元。

按照当时的合同规定,美洁时公司洗衣粉产量的一半要被用于“活力28”品牌,前三年共投入1.84亿元用于“活力28”的广告宣传。

但遗憾的是,以上这些都没有兑现。

因为德方并没有想过要经营“活力28”,收购国产品牌只是为了“雪藏”,清出市场份额,从而为自己旗下的品牌让路。

德方接手“活力28”以后,立马调高了售价,使得“活力28”销量锐减。

等到美洁时公司正式投产以后,德方将原有的优良生产基地,全部用来生产自己的“巧手”品牌。

美洁时公司的所有渠道资源和广告,也都被用来推广“巧手”品牌,“活力28”因此名存实亡。

因为“活力28”的商标被美洁时独占,沙市日化只好又开发了一款名为“波尔”的洗涤剂,但也被德方强制停止了生产。

为了保住“波尔”,中方最后不得不以7200万元的价格,将美洁时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德方,股份减至10%。

然而,“波尔”还是没能重现“活力28”的辉煌,最终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七年之后,沙市日化历尽艰辛,终于通过诉讼的手段重新拿回了“活力28”的商标。

但,时代变了,整个市场早已 经过了多轮洗牌。

“活力28”,那个曾经享誉全国的品牌,就这样成为了时代的记忆。

如今,在超市里随手拿起一款日用品,几乎都是外国品牌。

潘婷、飘柔、舒肤佳、Olay玉兰油、汰渍、护舒宝、吉列,全都来自于国际日消巨头——宝洁公司。

而清扬、夏士莲、奥妙、旁氏、凡士林、立顿、则属于另一家国际日消巨头——联合利华。

就连“天天见”的大宝,也在2008年就卖给了美国强生。

但在二十多年前,玲琅满目的超市货架上,摆放的却都是国货品牌。

“小护士”,这个听起来像是微商产品的品牌,曾经是中国排名前三的护肤品牌,仅次于Olay玉兰油和大宝。品牌认知度高达90%,市场份额达4.6%。

但是,自从2003年被法国欧莱雅收购之后,小护士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而小护士原有的177个经销商和2.8万个销售网点,却助力欧莱雅成功打开了中国的销路。

十年之后,在中国站稳脚跟的欧莱雅,又收购了美即控股的全部股份。

美即面膜曾经是中国最大的面膜品牌,2010年,美即控股在港交所上市,超额认购784倍,成为了当年的港交所“股王”。

美即品牌在中国面膜市场的份额一度高达26.4%,稳居头把交椅。

但在被欧莱雅全资收购以后,美即面膜半年销售量暴跌百分之八十,之后品牌认知度也逐渐下降。

同样命运的还有中国本土品牌丁家宜。

2011年,丁家宜以24亿人民币出售给了跨国日化巨头科蒂集团。

科蒂集团接手之后,丁家宜一年销售量下降百分之五十,之后因为业绩连续下滑而退出了中国市场。

2015年,“丁家宜”的创始人庄文阳又以一亿元回购了品牌。

虽然庄文阳这一来一回赚了23个小目标,但是“丁家宜”品牌已经元气大伤。而曾经,“丁家宜”在中国防晒品市场占有15%的份额。

这些被合资并购的民族品牌,多数成为了国际巨头的子品牌,不温不火渐渐被人遗忘。

少数像“中华牙膏”这样的优秀“继子”,如今依旧在辛苦打工为“后爸”赚钱。

而那些串门又回家的孩子,大多数都在时代的变化中,没能再找到合适的位置。

收购你,只是为了消灭你,这样的故事也不只是发生在中国的日化行业。

比如,命运更加悲惨的国产老汽水,几乎遭到了团灭。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冰阔乐已经成为了夏天的标配。但是在70、80后的童年记忆里,夏天的味道却是桔子味的老汽水。

90年代,中国的饮料市场一直是地方老汽水的天下。

北京的“北冰洋”、天津的“山海关”、西安的“冰峰”、沈阳的“八王寺”、哈尔滨的“大白梨”,还有“崂山可乐”和“天府可乐”。

90年代初,天府可乐的营收已经超过了3个亿,在全中国建立了108个分厂,从东北大庆到新疆石河子,从俄罗斯到海南岛。

当时,大多数中国人,人生第一次喝到的可乐,既不是百事可乐也不是可乐可乐,而是重庆的天府可乐。

可惜的是,90年代也正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开疆拓土的时候。

这些外资饮料公司想在中国发展,必须要和中国公司合资建厂。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希望能够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中国饮料的工业水平。

工人阶级的可乐,不行!资产阶级的可乐,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老汽水厂纷纷和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成立了合资公司。

后面的故事,想必你们已经猜到了,结果就是,中国老汽水被团灭了二十年。

1994年,天府可乐与百事可乐共同出资,组建重庆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合同中约定:新公司中,天府可乐的产量不得低于总量的50%。

同样的套路,一样的剧本。

合资公司并没有按照约定生产天府可乐,而是只生产百事可乐。

其他老汽水厂的命运也大多类似,全部沦为了百事可乐或可口可乐的装瓶厂。

当时,每卖出一千瓶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就有一个老汽水厂的工人下岗。

在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强势碾压下,那些著名的国产老汽水纷纷停产、退出市场,中国的碳酸饮料市场也从此形成了百事、可口两强垄断的局面。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那些曾经被雪藏的本土品牌,又逐渐以崭新的面貌出现。

但是在看不见的地方,更多的民族品牌则是永远消失在了时代的浪潮中。

究其原因,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有关,与中国企业的经验不足有关。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国民的民族自信普遍不足,以至于失去了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

曾经珠海市为了拥有世界五百强企业,想要9个亿把格力卖给美国的开利公司。

如今,格力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自己的五百强企业,成为了民族名牌的领军。

任正非也曾在华为内忧外患时,想要将华为卖给摩托罗拉。但现在,摩托罗拉早已经被谷歌收购,但华为却在5G领域占得了先机。

就在前不久,《财富》杂志公布了2020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大陆公司的数量首次超过了美国。

所有的一切都在向我们表明,中国企业和民族品牌正逐渐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中华牙膏租赁给了联合利华,“活力28”找到了老罗带货,“北冰洋”又出现在了烧烤摊:它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本文地址:http://haocat.cn/shenghuo/news11698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多>同类生活健康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健康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流量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SiteMaps  |  BaiDuNews